当前位置:动动脑 > 生活 >

就业采访心得体会500字

  • 生活
  • 2023-09-19 05:19
  • 来源:本站

就业采访心得体会500字?生活中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,如果你对这个不了解,一起来学习。

面对就业问题个人心得,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坚持每天一篇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,希望对您有帮助

就业采访心得体会500字1

#头条创作挑战赛#面对就业,以下是一些个人观点:

1.明确职业目标:首先要考虑自己的兴趣、技能和价值观,并确定想要追求的职业方向。做好职业规划,有助于更有针对性地寻找就业机会。

2.提升自己的竞争力:学习与所选择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,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。可以通过参加培训课程、获得证书或实习等方式来增加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。

3.完善个人简历和求职信:撰写一份清晰、简洁、准确的个人简历,突出自己的优势、成就和经验。同时,根据不同的职位,定制相应的求职信,表达自己的动机和适应能力。

4.积极寻找就业机会:利用各种渠道寻找工作机会,包括招聘网站、社交媒体、职业展会等。与朋友、家人、老师、校友等保持联系,了解潜在的职位和机会。

5.准备面试:研究目标公司,了解其文化、价值观和业务。准备面试常见问题的答案,并进行模拟面试,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和表达能力。

6.发展人际网络:与志同道合的人建立联系,加入相关的专业组织或社群。通过参加行业活动、研讨会等扩大人际关系网络,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资源。

7.保持积极心态和坚持:就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,但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并坚持下去。不断学习、改进和适应,相信自己的能力,持之以恒地寻求机会。

总之,面对就业需要有明确的目标,并付诸实践努力去实现。同时,保持积极心态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,将有效帮助你找到理想的工作。

就业采访心得体会500字2

作为一名日语毕业生,在大连工作应该算是一个好归宿,毕竟有众多日企的工作岗位。但是随着经济形势与疫情的到来,岗位数量与薪资待遇均不尽如人意。

2011年入职大连开发区一个家装行业日企,抛开行业特殊性,政府招商本身也是很鼓励外资企业进驻大连。不过后来的贸易摩擦,汽车行业限制,外资独资企业创立开始受限制,就业面也开始逐渐狭窄。每年外来人口与毕业生的冲击,薪资待遇也在不断调整。可惜这个调整并不符合实际消费,所以有人笑称,二线城市一线消费。

后来爆发疫情,在各个公司过日子难熬的背景下,我们公司也没再坚持下去,最终结束十年经营,易主并搬迁。员工虽然领到了赔偿,但是年龄已经不允许灵活就业了,疫情虽然常态,但经济并未好转,就业形势依然严峻。

2021年我面试进入日系新能源公司,因为国家的大力扶持,在免税政策加持下,企业效益良好,员工福利待遇也是有口皆碑。作为普通员工也切身感受到了国家对于各个企业的影响。

据说大连的新机场项目也要陆续启动了,希望有更多的项目落户大连。北方受气候条件限制,新能源市场不是很大,但有了好的政策与管理,出口以及中国南方新能源汽车市场,相信公司能够越来越好。

无论全球经济如何变动,毕竟中国体量巨大,老百姓生活消费不会停滞。希望一切都好!

就业采访心得体会500字3

海归找工作很难?也难,也不难,不可一概而论。要化难为易,得变更认知。

认知问题①

“就业质量好坏,跟着什么QS\THE\US.News\ARWU也就是软科等大学排名走,越高越好。”

错!

就业质量好坏,是跟着实习质量走,而不是跟着学校牌子走。

以前海归人才匮乏时,国内用人单位确实是跟着学校牌子走的,也就是上面说的跟着排名走。

但现在这条路渐渐不通了,实习质量越来越被重视,这也就造成了同一个项目的同学,有的就业好,有的就业差,有的甚至找不到活。

具体来说,看看申请人在国外是不是实习过或者工作过,在什么地方工作从事什么工作。

比如在海外的世界500强总部或者互联网头部实习过或者工作过,所从事的工作和企业要招录的岗位极为接近,这种人才对企业来说,远比无经验的名校应届生香。

为啥这么说呢?

现在国际生在国外找高质量的实习竞争激烈,能过五关斩六将,淘汰掉其他竞争者,挤进这样的企业,实战一准儿是拔尖的。

跨国公司的Hiring Manager不是傻瓜,借人家眼睛,来甄别申请人的好坏不香吗?

顺序如下:有高质量的海外实习>有中等质量的海外实习=有高质量的国内实习>有中等质量的国内实习>没有实习或实习质量很差。

上面所说的实习,包括无薪实习吗?

不包括!

认知问题②

“本科是国内一般的学校,去海外名校镀镀金,前账就彻底消掉了,就业质量,按最后毕业学校算。”

错!

录用时,国内用人单位还是会回看申请人的“出身”,也就是本科学历。

如果你读的本科不怎么好,但在校成绩拔尖些,硕士申请到港三新二,也就是香港大学、香港科技大学、香港中文大学、新加坡国立大学、南洋理工大学。

到就业时,你会发现一个“有失公平”的情况,你的本科是上海财经大学毕业的同学,就业都蛮不错的,而自己的就业情况就不如人家那么轻松,总感觉哪里差一口气。

这要从本科就业说起了,如果这位上海财经大学毕业的同学没来读这个项目,而是选择直接就业,你觉得他/她的就业会差吗?

也就是说你的本科就业和人家的就有很大差距,现在通过这个项目能稍微追回来一点,已经算自己努力的回报了,要一模一样的结果怎么可能?!

认知问题③

“出国读大学,能实地了解国外的文化,读完就成国际化人才了。”

错!

教室里一半是中国人,可能老师也是中国人,小组活动图省事开中文,下课中国人聚在一起,都中国人跟中国人玩,圈子没变化,怎么就成国际化人才了?

在一些中国留学生扎堆的项目里,这种情况并不鲜见。

现在还没出国的,我跟你说,除非是六所世界顶尖大学Harvard\Stanford\MIT\Cambridge\Oxford\Caltech,其他学校在申请前,请打开学校招生网,看看国际生比例,特别是中国留学生比例。

如果项目中国留学生比例高的,劝你不要随什么大流。

在这种环境下读书,实际上挺没意思的,比如开个生日派对,来的都是自己老乡。这种啊,不如在国内保研或者考研了,钱还省,对不对!这种项目学校综排再高,也脱不了文凭工厂的嫌疑。

在同胞簇拥下混个几年,拍胸脯自称国际化人才,谁敢信?自己敢信?用人单位敢信?

我们说的国际化,就是你的课程小组成员应该是多国的,不一定非得是留学目的地国的,但必须是多国部队。你手机APP上加的新朋友,有很多外籍,你有活动,人有活动,记得互相叫上对方。

这种能把圈子混开的,才能说因为留学,越来越国际化了。

综上,海归回来找工作难与不难,是个因认知而异的问题。认知不进化,回来你就会遇上种种麻烦,认知与时俱进,无论在哪,毕业后,都能风生水起。

版权申明

本文"就业采访心得体会500字":http://www.wlyxjd.com/shenghuo/1602707.html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动动脑立场。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间侵犯了贵司版权,请给我们来信(19244564@qq.com),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

猜你喜欢